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时间:2025-10-24 10:58:34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一课》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课》说课稿1

总体设想:

我上这课的设想是想通过对中外两篇《最后一课》的比较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的习惯与能力,并尝试把课本教学与读本教学结合起来、把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既给同学自主思维的空间,也给他们实际动手写作的空间。所以我的这课应该重点在探究学习与写作上。是通过课堂上自主的探究与写作训练,让学生把在课文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即使的转化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能力。

具体实施:

首先,我平时就要求同学养成自己查资料的好习惯。

所谓自主学习就要求老师不能包办代替,我针对同学第一学期查资料时不懂分类归纳的情况,本学期要求学生自己对查询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我想这样的能力学习应该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也应该能让他们终身受益。这一课时虽然没有在课堂上检查,可是学生的笔记本都已经完成了。

其次,《最后一课》是篇老课文,知识重点主要在主题把握以及选材和人物描写技巧上。

主题的把握非常容易,不必在课堂上花很多时间,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选材和人物描写技巧的分析与训练上。我选择郑振铎的《最后一课》进行比较学习,是因为这也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结合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写人记事文章的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且我想读本的文章大多文学性很强,有的家长反映以前读本似乎没有什么用,其实是大有用途的。我从本学期开学起就要求同学按我的要求每天坚持读读本,一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可以写单篇的,也可以和读本上的其他文章或者课文比较起来写,我也坚持收上来批阅,所以学生们对比较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再进行比较阅读式的探究分析也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再次,初一同学刚从小学上来不久,还不是很会写记事写人的文章,我想借助这两篇文章学到的东西,让学生初步学习写人记事的一些最基本的技巧。

之所以采用当堂口头片段作文的形式,是因为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可以让学生当即看到训练的效果,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而成就感在语文学习中是比较难体会到的。最后的作文作业是当堂训练的.加强,是努力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得到充分而有成效的训练。

最后,谈一下我给学生记的是加分。

我们学期结束都会给同学们一个总评分数,其中相当的分值是平时成绩。除了规定的练习作业等情况记载以外,我还留了些分值,作为平时同学自主学习的奖励。在查资料、质疑、以及课堂最后的一些拓展训练时给他们加分,以资奖励。这很能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而这些东西应该是同学身上最宝贵的,我们老师也是最应该保护的。

自我评价:

我觉得这堂课基本实现了我的教学目的。既调动同学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让同学的写作能力在课文探究的同时得以提高。基本做到了让同学自主学习并真正有所收获。请各位专家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最后一课》说课稿2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课》,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 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

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 《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 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

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 ……此处隐藏13266个字……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教学本文,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课文高超的写人技巧,逐步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一些小说知识,对小说三要素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不大容易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同时,文章篇幅较长,整体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所以还应该在复习小说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小说三要素,并且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体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巩固掌握。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⑴、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⑵、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⑷、理解含义深刻、感情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小说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难点: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五、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建议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 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赏析人物性格,品味小说语言,领略小中见大的艺术美。

六、教学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分三课时完成本次教学任务。在每个环节都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初步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形象,体味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发展。

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几方面描写,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内涵;通过人物分析把握文章主旨。

第三课时:品读课文,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体味语言,深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小说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与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就文中最难理解的文句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有一篇 短篇小说,仅三千字左右,但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人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

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

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 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4、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互相交流。)

三.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5.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就文中难以理解的文句展开讨论,交流看法,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四 、拓展延伸

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

,《最后一课》说课稿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

2、如今,随着时代的需要学外语变成一种潮流,同学们如何看待学外语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则练笔。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以上两题,任选其一,课下完成。

六.总结(播放国际歌)

师: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同样的,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的母语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后一课

都德(法)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贪玩、不爱学习、幼稚 普通教师、不大负责任的人

懂事、爱学习、爱祖国 爱国志士

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最后一课》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