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区分基数与序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充分了解十进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建立数感。教学难点:数的组成,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把课件和小棒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教法学法
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法、举例法、师生互动法等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对比、交流的方法组织学生理解10个一是十,掌握数的组成。
四、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实践应用
发展新知—课堂总结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问大家: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0—10)你来数一数,还能接着数吗?这样设计既复习了数数,又了解了学生的数数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光会数数不行,还要知道这些数的其他知识,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这一教学环节,根据知识的构成板块分为两部分:
1、理解数的含义
①说一说:(教学基数和序数)
出示课件(13个苹果,20个菠萝):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借助实物数数,引出13和20的读法,看图继续问:这里的13表示的是什么?20呢?接着出示橡皮和铅笔盒的图片,并对应着标出11和
18、说一说11和18又分别表示什么?想一想数除了表示水果、学习用品还可以表示什么?有的学生会说表示第几,接着出示13只小动物排队的情境图,在交流有多少只动物,第13只小动物是谁的问题中区分基数和序数。这样设计遵循了由实物抽象出数的.过程,学会了读数,并在举例中使学生理解了数的含义,不仅表示数量,还表示次序。
②填一填(教学数数和数序)
由于学生有了1—10的学习基础,我直接出示直尺,缺少了11、16、20这几个数,提出问题:10的后面是几?14和16之间是几?谁的前面是19?让学生在填数中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接下来是数数,让学生正着数,倒着数,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③找一找:列举生活中见到过的十几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数的组成
因为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所以,我又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①建立计数单位“十”
数学来源于生活。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课始我创设了买铅笔的情境,提出4个问题:
问题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铅笔是怎样摆放的?(引导学生观察铅笔有一根一根摆的,也有一包一包摆放的,并且每包都是10枝。)
问题二:要买10枝铅笔,如果你是售货员会怎么拿?我想学生会有两种拿法:一是一枝一枝的拿,二是拿一包。
问题三:同学们比较这两种拿法你认为哪一种好,为什么?如果买20支铅笔又该怎样拿?
问题四“老师这有10根小棒,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0根?这时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像铅笔那样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然后引导学生理解10个一就是1个
十。计数单位“十”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比较难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课件出示一捆小棒说根数二是让学生再举10根小棒巩固,从而建立“十”的概念。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实质上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建构新知的平台,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具有了相应的思维模式,即对计数单位“十“的建构,提高了学生自主迁移的能力。突破了10个一是一个十这一教学难点。
②动手操作
在11—20各数中,最特殊的就是11了,这不仅是因为11是继10后出现的第一个数,更因为11的个位和十位都是1,如果能够理解11的意义,对其它数的理解也就会顺理成章。
在学生初步体会了1个十之后,我让学生迅速的摆出11根小棒,要求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在这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组织交流你是怎么摆的,并展示不同的摆法,在这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有多种多样的摆法,遇到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考考你的眼力,课件出示几张图片不同摆法,不同根数的小棒,让学生说出有多少根,前几张需要数比较慢,当出到最后一张时(一捆和一根)学生很快就说出是11根。得出摆1个十和1个一最简洁。如果学生都摆了1个十和1个一,我就引导学生一起来验证这种方法是不是最好,同样还是出示那几张图片,结果证明摆1个十和1个一最简洁。让学生第二次摆11,引导学生说出摆了几个十和几个一,交流你从哪看出是1个十,你又是怎么知道1个一?从而理解11的组成。
这样设计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提升思维,这样在做中感悟是教师用更多语言是无法代替的。
③加深理解
让学生在11—20各数中任选一数摆出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为了防止学习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再叙述时我设计了两种方式,第一种:学生自己说我摆的是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第二种;学生说我摆了几个十和几个一,让其他同学猜是多少。在交流中重点理解20的组成。
这一层次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练一练,体会了知识的形成,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联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数的概念,知道知道了数的组成,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三)、实践应用
……此处隐藏19041个字………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
生:1、2、……10,
师:好的,老师先把这10支捆成1捆,那么再接着数下去。
生:11、12……20。(再把这10支捆成1捆)
师: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对了吗?(台下一片欢呼声)
师:现在你们能像老师刚才的样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吗?
(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
师:这些数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数”的。
(班上桌子的张数、男女生各有20人……)
2、摆小棒,读数。
(教师直接出示11支铅笔)
师: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11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边的1根,就是11。
师:[拿起1捆小棒]简单地说,几个十?
生:1个十。
师:[再拿出1根小棒]几个一?
生:1个一。
师:[教师语速放慢]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还会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会说,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吧?[同桌互说]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小朋友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个十几,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说组成,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同桌合作后个别汇报]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
师:好多小朋友都看不见你摆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
……
[同桌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3、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小朋友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看看尺子图,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生顺数、倒数、读单数、双数)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你发现什么?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15前一个数是几?后面又是几
生:它的前面是14,后面是16。
师:比16多1是几?生:17。
师:19比20少几?生:少1个。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并且比我提得更好?
[学生提问,其他倾听回答]
师:好多小朋友还想提,那同桌合作,1个提问,1个答。[同桌内交流]
师:小朋友能否把尺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
师:13比14少几?19前一个数是几?2个十是几?[抢答]
第三、学习应用,巩固新知。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好。
A、从11数到20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第四、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生1:我学会了11~20各数。
生2:猜数字我很喜欢
……
四、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情境图尺子图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12下面就结合这节课和大家做以交流:本节课我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这是说课的开篇语,要向听众详细介绍具体的教学内容,抓住知识的前后联系,说清这一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是在学会或掌握什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节内容对以后学习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同时注意语言的简洁。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说教法、学法
在说课中,说教法和学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可以上好一堂课,因此经常要用到多种方法。说课者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设计符合新课改新理念要求的教学方法,还要说出本课所采用的教具。我认为教法和学法在这只是概括说明,具体还应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我认为在说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说课中,我认为要给自己说课赋予一些基本思想。
说课不仅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如:你的教学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教育理论支撑下展开的;而且教学理论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但切忌空洞,理论支撑要有力,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2、说课要有层次感。
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同行是专家。所以说课时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过于详细,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突出教学展开的逻辑顺序。如:在教学计数单位时,我设计四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教学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三次摆小棒:第一次摆11根小棒让学生在尝试中初步感悟数的组成;观看课件后第二次摆11根小棒,让学生体会数的组成;第三次任意摆一个数,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组成。再如练习环节:我由
简到难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满足。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说课应重点说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要说明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教法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在合理、恰当的基础上还要创造性地运用特别的方法,达到目的要说明白,突出新、巧、实。在实施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各种问题你又如何引导、解决?我们要说的都是一些教学预案,所以要多谈谈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教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数的组成时,我预设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学生有多种多样的摆法,很少摆1个十和1个一的情况怎么办?第二种是如果学生都摆了1个十和1个一怎么办?
总之,说课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便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有效陈述,该展开的内容充分展开,该说透的道理尽量说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