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 导游词

参考的洪崖丹井景点导游词分享

时间:2025-10-25 04:34:29
参考的洪崖丹井景点导游词分享

参考的洪崖丹井景点导游词分享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考的洪崖丹井景点导游词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考的洪崖丹井景点导游词分享1

各位朋友:

我们现在到了中国音乐发祥地洪崖丹井景区,景区右边大门是西山八大名刹之一的翠岩寺,与相邻的是王士诚微雕艺术馆,在景区周边还有洪崖书法院、浑圆武术山庄等景点,首先,我们来看下景区大门的门联,右上联是“洪荒未开已来采药烧丹客”,左下联是“崖深依旧闻有裁篁作律人”。中右联是“灵井涌飞湍,抒志静听韶获乐”,中左联是“峰峦抱虚宇,寻仙笑拍洪崖肩”。从这两幅门联中大家也感受到洪崖丹井的历史,以及古人对洪崖先生的崇拜而游览洪崖丹井欢笑的情景。

洪崖丹井“豫章(古南昌)十景”之一,是我国最古老的名胜古迹,距今约5500—6000年,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朝文学家郭璞在他的游仙诗中,用了“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的这个典故。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全国统一命洲,因洪崖所在,改豫章郡为洪州。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之句。南昌古名洪州、洪都,都是从洪崖丹井引伸出来的。

我们走的这条溪水叫仙乐溪,前面就是洪崖丹井,当地人叫洪井洞,据说有四两丝线打不到底,下通赣江东海之说。根据历史记载,洪崖丹井是皇帝乐臣伶伦修炼处。他曾受帝命,“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嶰溪,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他在洪崖处井五口,汲水炼丹,丹成在此仙逝。唐朝晋州高士张氲,因追慕洪崖先生,也来到洪崖处修炼。相传张氲,骑雪精(唐玄宗李隆基所赐白驴)携五位弟子洪州卖药,午后从南昌五台庵晋尚书彭潜惠丹井下,经赣江底部,从洪井洞回来。宋朝太常寺卿扬杰,奉祀西山,投金龙玉简于此。1973年和1980年,李国园等青少年,多次从洪崖下游数米处的浅滩上,拾到金龙和铜鹿、铜龙。

洪崖有摩崖石刻多处,因年代久远,许多石刻字迹模糊难辩。现仍清晰可辩的有清朝康熙丙辰年笑堂白书刻的“洪崖”两个大字,闵长溪游起南题刻的对联:“两峡悬流联瀑布,一泓活水喷洪崖”,宋朝淳溪年间石刻:“海陵周次张、龚中、邺枚惟、以淳熙乙己(公元1185年)冬,携樽访药臼,徘徊不觉暮矣。曝西日,掬清泉,相与乐而忘归。”两岸悬崖上还有不少镂文,因年久风蚀,字迹难辩,从此也可以看出洪崖历史的.久远。

我们的左侧是洪崖书画院,是熊治洪先生独资兴建的,主楼取明、清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以弘扬赣文化为主旨,促进我省书画艺术的发展与提高。楼内建有书画创作室、展厅、会议厅,还有客房、餐厅和商店等配套设施。是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商贸洽谈、学术研讨和召开小型会议的好地方。漆伯麟、周青山、范坚、许小农等省、市书法家经常来此雅集交流书画作品。

右边这座石桥叫征君桥,又叫洪崖桥。这里留下二个僧诗斗才的千古趣谈。一是传说清朝顺治年间,卸职入道的阁老徐惠元,隐居于紫清宫内,他向来看不起翠岩寺的古雪,有一天二人在溪畔洪崖桥上相遇,徐阁老冷眼看着古雪说“日晒南山,此地不留古雪”古雪亦不示弱,也回家敬他一句“水流东海,永不见除惠元”。二是明朝张商英(丞相)在江西负责漕运(河道运输)时,仰慕西山翠岩寺,一日绝江来访。翠岩寺僧保宁玑,率众僧半途相迎。商英不知道到翠岩寺还有多远,便对保宁玑说:“老僧迎客下烟岚,试问如何是翠岩?”岂知保宁玑也很有文采,见张大人下问,便对:“门近洪崖千尺井,石桥分水绕松杉。”商英见他回答得这样好,惊奇的问:“寻常只闻师道之名,何能如是抵对乎?”保宁玑谦虚地说,这不过是刚才想到地罢了。商英听后大笑,对保宁玑的文采大加赞赏。保宁玑回答得好,好就好在不仅讲了翠岩寺的位置,还把它与洪崖丹井联在一起,他们两的四句对答巧妙地组成了一首好诗:

老僧迎客下烟岚,试问如何是翠岩?

门近洪崖千尺井,石桥分水绕松杉。

这首诗,后来题刻在妙高台上,成为来翠岩寺的游人注目的地方。

参考的洪崖丹井景点导游词分享2

洪崖丹井为中国古典音律发源地,南昌别称“洪都”之根,距今约四千五百年前,中国音乐鼻祖黄帝乐臣伶伦洪崖子在此井炼丹、断竹奏乐、创制音律、故此被后人视为灵迹。晋代以来先后有郭璞、谢荘 、张九龄、陆羽、欧阳修、黄商英、岳飞、周必大、张位、八大山人等许多名流高士到此寻仙问古,题刻留记,使洪崖声振神州。唐曰:洪都新府。洪崖石壁峭绝,飞泉奔注、景色壮观,为古今南昌十景之一。明朝大学士张位曾喟何福生居此、桃源莫更寻,洪崖瀑布泉被茶圣陆羽品为天下第八泉。

洪崖,位于南昌西郊湾里区伏龙山中。细看那山势,宛若一条匍伏的长龙。一条山涧自北面的乌晶山蜿蜒下注,有如游龙吐水,两边壁崖峭陡,涧泉流到“洪崖”,汇成渊潭。龙潭水深不可测,长年不涸。每逢春夏交替,暴雨过后,山涧水涨,那水流到“洪崖”便形成飞鸣而下的大瀑布,非常壮观。

据传,在黄帝时代,有一位音乐大臣,史书上称为“伶伦”。精通乐理,定了十二音律,被誉为华夏音乐鼻祖;后来到豫章,隐居西山,采药炼丹,人称“洪崖先生”。洪崖先生在山中采药捣药,再汲好水炼仙丹。为获得好水,洪崖先生在山涧龙潭处凿开了井洞五口。这就是“洪崖洞”及“洪崖丹井”的来历现今在那山涧石壁上还有摩岩石刻多处,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康熙丙辰年(1676)笑堂白书“洪崖”二大子,虽经历了三百多年,但字迹仍然清晰可辩。据〈西山志〉记载,在洪崖洞“洞侧,瀑布泉状如玉帘,欧阳修品为第八”。

洪崖先生捣药炼丹,不怕辛劳,不分日夜,不计年月,直炼得西山顶上香雾弥漫,山岩一片丹红。西山的.水,西山的土,被丹药的浓郁香味渗透的特别的馨香甘甜,一座方园两三百里的西山,竟成了一座仙山。洪崖先生升仙了,而他炼丹汲水的“洪崖”胜迹一直被传诵着。隋文帝年间,朝廷因“洪崖”的盛名,改名叫洪崖丹井。

《参考的洪崖丹井景点导游词分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