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关系调查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关系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共关系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
了解当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组织形象的现状,以便寻求构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良好组织形象的策略。
调查意义:
能够起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作用,有利于学校的活动和策划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导向。
调查对象:
吉林大学外人士中随机抽取100名。在发放的100份问卷中有63%(63人)知道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并认真的填写了调查问卷,另外还有37%(37人)的受调查者不知道或者问卷没能收回。调查地点:珠海市、顺德区、广州市、汕头市
调查方式:
随机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
9月27日至10月3日
调查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学校的选择要求在不断地提高,越来越注重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知名度,因此,了解本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人们心目中的知名度与名誉度是我校将来进一步进行决策,提高教育质量与知名度的必要课题。
调查内容:
在接受调查的63人中,其中男士占44.4%(28人),女士占55.5%(35人)。学生占17.5%(11人),职场人士占74%(47人),家庭主妇占8%(5人)。
其中,我们将题目4.6.10归结为知名度调查,将题目5.7.8.9.11.12归结为美誉度调查。
从数据整理的结果看知名度与名誉度:
④.了解吉珠的途径
⑥.了解吉珠的'地址
⑩.吉珠的影响力
⑤吉珠的印象
⑦吉珠的校风
⑧吉珠的校园环境
⑨吉珠学生印象
11报考吉珠○
12对吉珠的发展期望○
调查表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知名度在人们心中还不高,影响力还不够大,而且调查表明一个重要一点是人们普遍都是通过网络、听说、还有其他途径得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对于电视广播媒体了解到的人几乎为0.而对于在对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印象美誉度来看,大部分人都认为学校还可以,第一印象较好,校风、环境、学生素质、所报的期望等都得到了肯定,但当提到学校对外的影响力、报读本校
都给予中下的评价,认为我校的影响力较少,报读意愿不高。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多利用广播传媒大众等进行对学校的宣传,提高知名度。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
2.积极参加地方性或全国性比赛,提高知名度与名誉度。
3.在高考结束后多进行户外宣传,如派同学到各地方学校进行宣传,到各地区进行宣传。
4.到农村地区进行优质生资助入学与进行宣传.
5.鼓励支持学术研究,积极在各类杂志报刊上刊登学术类论文等。
6.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7.将大学生礼仪列为必修课。
8.定期组织学生、老师、领导代表进行研讨会,对学校近期发生的事项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相关意见。
9.提高学校的绿化面积,多种植些绿色植物,提高校园环境
10.多参加地区性全过性学校教学质量评比等,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名誉度。
公共关系调查报告2《公共关系管理学》是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组织全国部分高校讲授公共关系管理学课程的教师编写的,由徐美恒、李明华主编。主编目的是为了把高校学者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汇集起来,贡献给社会,以普及公共关系管理的思想与技能,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的进步。
公共关系管理是现代社会工商企业、政府、学校等社会组织必须重视的一种新职能,是人类社会进入民主化时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表现。本书主要阐述公共关系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业务技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什么是公共关系管理
(一)公共关系管理的发展过程:
1.19世纪中叶,企业开始利用报纸进行经营性宣传,公共关系管理在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产生。
2.20世纪初期的艾维李时代,公共关系管理被看成是“真诚”地“介绍自己的情况”,以“影响公众舆论”的一种宣传活动。
3.20世纪20年代公共关系管理基本成熟,公共关系的含义由“单向引导”变成组织与公众的“双向交流”。
4.20世纪30年代公共关系达到较为科学与完善的境界,在突出“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强调了“个体或组织”行为的协调和调整。
5.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公共关系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处在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应用。
6.20世纪60年代以来,定义了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单位或组织制定和实施赢得公众理解和接受的活动规则、评价公众态度、确保自己的政策和行为与公众利益保持一致的一种经营管理功能。
(二)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三个角度:
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3.公共关系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三)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要素:
1.公众利益: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内部和外部各种社会群体的综合利益,是公共关系管理学的核心思想。
2.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为履行某种职能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是公共关系管理的主体。
3.公众:以社会组织为中心,依靠利益关系而连接为社会组织的基本生存环境,是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
4.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组织与公众得以联系的重要方式。其职能的实现将伴随协调关系、管理信息、预测趋势、咨询决策、规范行为等一系列公共关系管理职能的启动。
5.行为规范:公共关系管理维护群众利益的必然选择,也是树立优秀形象的基础性
6.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管理的中心对象,它的提出标志了公共关系管理的特殊性和基本内容,说明了管理科学的新发展。
二、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职能
1.组织形象的策划和管理:公共关系管理一形象管理为中心,而组织的形象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工作。 ……此处隐藏21390个字……重点。第六章讲授公众心理分析,第七、八、九、十章讲授公共关系传播。这部分实际应用价值最大,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有关理论知识,成功地处理相关公关案例。具体来说:
第七章,重点讲授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每一步讲一节。
第八章,重点讲授公共关系五种传播的模式,讲授六种传播媒介的传播优点,与劣势。
第九、十章,讲授8种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技能技巧。其中以调查研究,新闻传播,处理危机,公关广告为重点。
第三部分,讲授企业,政府如何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技能技巧。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组织如何与公众进行双向传播与沟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掌握一定的公关理论,公关技能技巧,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对职场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这学期开了《公共关系学》的课程,以前还不怎么了解公共关系,以为就是拉关系,吃喝玩乐,送礼什么的。其实不然,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是公对公的关系,它谋求的是组织的利益,通过大众传媒提高组织的美誉度,并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也为公众谋求利益。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是我明白公共关系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指企业为搞好与公众的关系而采用的策略和技术。但公共关系与广告、人员推销等是有区别的:后者是直接的促销手段,而前者的直接目的是改善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公众舆论。这是一种间接的促销手段。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协调关系、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广结良缘、促进事业成功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它综合运用社会学、新闻学、广告学、管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在总结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自成体系,形成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一个组织要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协调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而这一切都需要公共关系理论的指导。
公共关系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社会人类文明开始的地方——古埃及、巴比伦、波斯和中国等国家。当时的统治者虽然更多的是依靠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暴力工具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但舆论手段的运用在处理与民众的关系上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当时的统治方式的反映。虽然“公共关系”这个名词几千年前根本没有出现,但在当时,它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却已有之。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是公共关系从业者的工作场域。资讯是他的工具;传播是他的策略;说服是他的目的。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将自己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方法。它是一套行动,被设计用来建立和维持组织的正面形象。因此,它着重于组织所指定的大众的态度和考量上,这些大众包括它的顾客,员工和股东。一位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在组织和它特定的对象之间,发展双向的传播管道,这个传播过程的信息包含组织每日运作的每一件重要事务。所传播的资讯可以是关于如何选定行销方向,是动机行销或判断行销,或者是有关争议的,灾难的,好的消息等等。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里,上至政府、总统、军队、警方,下至企业、事业、个体户,都在研究公共关系这门高深但又非常通俗的不可或缺的学问,因为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的“润滑剂”与“催化剂”,它可以使各种关系得到沟通和改善,使事业获得成功;它是取得信息与参与决策的钥匙,是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它还是为人处事的一门学问。作为现代的中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在这种形势下,所有的组织都被现代经济、现代政治、现代文化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现代社会的任何组织都不能离开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而独立地生活下去。作为现代社会的组织,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要想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处理得比较融洽,从某种意义上讲,离开公共关系是寸步难行的。
在明确了他的作用外更重要是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特点第一,《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其特征为外延大、内含少。所谓“外延大”是指:公共关系学广泛借助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律学、历史学、民俗学、礼仪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所以专业基础理论范围广泛。例如: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对组织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需要社会学的知识。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调查公众心理时就要用心理学的常识。公共关系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为了提高传播质量,必须研究传播学的理论。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管理职能,因此公关操作需要运用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公共关系写作需要较高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公关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关交际过程中要熟悉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人民的风俗礼仪习惯等等。相比较而言,公共关系自身的专业理论则并不很多,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定义、历史、职责与功能、组织与人员、工作程序等几个部分,内容不多,而且也不很复杂。
第二,《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创新性,照搬照抄前人使用过的经验,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必须以不断创新的经验来丰富公共关系。新的经验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我们都是大学生了,在我们的身边就会有许多组织与公众进行沟通的生动经验。其二,注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新鲜案例。每个组织进行公关活动,都会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他们的构思、设计、实施都有一些巧妙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列宁说:“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中的丰富经验将会推动理论不断发展。
在明确了他的作用和掌握了他的基本特点外更重要是注意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为此,公共关系工作、尤其是企业的公共关系工作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必须制定基本的步骤,遵循一定的程序。虽说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形式千差万别,而且是一项不停歇的事业,但公共关系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第一步是公共关系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环境、公众及组织自身的形象。调查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第二步是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战略设计主要指组织整体形象的设计,包括形象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公共关系活动的战术安排指具体策划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活动。包括选择公众、公关模式、公关策略、编制预算、确定时间等方面的内容。第三步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公关活动以传播为主,首先要善于选择传播渠道,使公关活动能够对准目标公众。其次是选择传播内容,以便提高公关活动的传播效果。最后是了解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传播障碍,并掌握排除障碍的技巧。第四步是公共关系评估,包括评估公关效果的意义、内容及其方法。
在公共关系工作程序中,以上四个阶段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这是因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制定计划的依据;没有计划的制定就没有信息传播的内容;没有效果评估就不可能掌握公关工作的具体成效,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公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