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锦集十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调查报告 篇15月28日,团市委下属的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的就业压力总体回升,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相比20xx年上涨了1830元,达到5510元,但幸福感有所下降。同时,今年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8.39,明显高于20xx年。
继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之多。
调查显示,相比20xx年的期望月薪平均值3680元,今年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增长了近20xx元(1830元)而达到了5510元。
今年,期望月薪首度有了大幅提高。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表示,物价和职场总体工资上涨,求职者期望月薪也水涨船高,“但这种过大的增幅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加大了求职者的就业压力。”调查也显示,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
本次调查中,近半数(48.8%)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仅有14%的人表示希望去直辖市。
在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57%的人认为应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占到23%,明显超过今年选择考研的人数。20xx年选择“考研”的比例较前一年有明显下降,仅占到13.2%。
调查显示,今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8.39,明显高于20xx年的压力水平(16.91)。而在“幸福感”这一调查内容中,近4年就业大学生的幸福感均值以20xx年为最低,20xx年仅达到3.08,明显低于20xx年的3.39。
调查还发现,国家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占到37.9%,其次是房价与物价因素,分别占到30.7%和25.1%。
北京中考志愿填报5月26日顺利结束,记者27日从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中考报考人数为8.45万人,其中具有升学资格的考生为7.35万人,比去年增加3000人。三个“市级统筹”计划备受考生和家长的认可,总体报录比接近6:1。
据北京市中招办统计的志愿填报数据显示:三个“市级统筹”计划共计招生2242人,报考总人数为12479人,总体报录比为5.6:1。其中,“统筹一”计划招生数为368人,报考人数为5656人,报录比高达15:1;“统筹二”计划招生数为1464人,报考人数为6981人,报录比接近5:1;“统筹三”计划招生数为410人,报考人数为3316人,报录比为8:1。
据了解,三个“市级统筹”计划是北京市教委今年推出的中招新政,参与“统筹一”招生的学校包括四中、人大附中等10所优质高中,10所优质高中将把招生计划分配到除东城、西城、海淀三个区之外的各区县所有初中,每所初中可得到一个名额。“统筹二”是指部分优质高中新建或扩建校区或城乡一体化学校的招生计划。参加该类招生的为有寄宿条件的,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华夏女中等11所优质高中校的分校。这些优质高中新校区招收部分学生由学校与艺术院校进行联合培养,高中毕业后艺术素养考核合格者,经高考可以申请进入市属高校的双培及外培计划。“统筹三”是由优质普通高中拿出部分计划与艺术院校合作,进行零起点艺术教育,学生在高中本校上课,经过3年艺术素养学习后,毕业后经高考可进入“双培”及“外培”计划。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北京市中考各学科在命题上将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进一步降低难度,剔除0.2以下难度过大的试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考试的难度系数降低了,但中考命题上将侧重考查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试题的取材范围将更宽更广。
高考移民,除了基于地域的不公外,背后还有身份、地位带来的不公。高考制度的改革,不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需要全局视野内的系统性优化。
高考制度与户籍制度合谋,诞下一个怪胎——高考移民。近日,内蒙古有关部门发布消息称,对此要“毫不动摇地治理”,去年以来当地已有1465名空挂学籍的高考移民被清退。
这种向教育欠发达地区的高考移民,制造了“双重不公”。以河北向内蒙古的“人往低处走”为例,河北相对而言有着更高的教育质量、更好的教育资源。挂空籍去内蒙古考试,意味着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却只是参与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考试竞争,对于当地考生的不公显而易见。
另一方面,那些能通过种种渠道采取非正常手段迁移户口,或者有能力通过购房等方式入籍者,权力与财富,至少需占其一。在内蒙古查出的高考移民中,家长大多为公职人员,许多还是领导干部,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意味着,除了基于地域的不公外,背后还有身份、地位带来的不公。
而在高考移民中,还往往形成“合谋”。“移民”们增加了升学的可能性,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获得了更高的升学率。在这条利益链上,当地考生,以及那些无法“移民”的寒门子弟,处于最末端。这让受损的远不只是个人,更是公平的教育理念,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平等的发展权。
去年高考前夕,安徽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的新闻照片也直观地呈现出,这样一次考试,承载着多少家庭的希望与未来。应试教育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几乎没有人不承认,高考是目前来看最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之一,也是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在很大程度上,高考其实维系着整个教育体制乃至整个社会的“底线正义”。
然而,对高考的公平期待,也屡屡遭到侵蚀。虽然大部分已被取消,但加分乱象至今仍未能根除。去年辽宁本溪体优生的加分,就爆出“足球4万,游泳7万到8万”的丑闻。高考制度需要改革,高校招生也需要改革,但不管怎样改,公平的底线是无论如何需要守护好的。
高考移民再次被曝光,也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高考制度的改革,不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需要全局视野内的系统性优化。现阶段,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录取,还无法实现。但从长远看,需要的是以政策杠杆、财政杠杆,逐步变高考分数线上的“优惠政策”为增加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让教育资源分配更合理。如日本,早在1954年就制定了《偏僻地方教育振兴法》,规定了国家和地方为振兴偏僻地方的教育必须实施的各种措施,并制定了施行令和施行规则保障法律的实施。
“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虽然这样的高考标语被认为有价值观问题,但背后却是强烈的公平诉求。对个人和家庭,或许要破除“高考神话”;对社会管理者,却不能不重视这样的声音。
学生调查报告 篇2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仅使“食品安全”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社会热点词汇,人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极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 ……此处隐藏14665个字……过扩大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触人群,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3. 职业生涯规划。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幸福指数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大学生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有一个好的选择,就应该尽早的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让自己充实、自信,提高幸福指数。
4. 休闲。要学会在忙碌的学习中分出想当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上的休闲。例如参加体育锻炼,看电影,参加社团活动,听音乐,参加志愿服务等。这些工作都能增加个人的身心健康。
5. 培养积极情绪。情绪是人们看待和处理事物的一个放大镜,好的情绪总是作为一面积极的暖色镜来加工所面对的事物。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经常去听、看、经历一些能够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渐渐的处于一种良好情绪的循环圈中,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对其他方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议:
中国大学生的幸福感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取向,所以社会各方要给予共同的关注,并做好其协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视增强其自我效能,让同学在价值展现时,体现快乐,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估计和期望,提高学业成就,而学校应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去感受生活,体验幸福。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扭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此外,社会支持能让人内心感到快乐和幸福。大学生作为没有经济独立的群体,外界的社会支持会使他们更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密切,更能体验幸福。
我认为。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对人生发展方向、对社会实践认知的启蒙期,此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人的个性发挥与中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去积极地奋斗,而把艰苦的过程转化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学生调查报告 篇9一转眼,离背上行囊,踏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已经过去一年半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个中滋味。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学生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做着不同的事情,彰显自己的个性,点缀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由此,我不禁感叹: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到底做些什么呢?于是,我就此展开了一个有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希望可以引发大学生的思考。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我对1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且在这次调查中,我采取了任意抽样调查的方式,和给出了10个选项。在过一段时间后,我再对他们做出的选择进行了收集和分析。
结果如下:
1.打球等体育锻炼 17%
2.院校活动及工作 6%
3.课余学习,巩固专业知识 21%
4.阅读课外书刊及报纸,增长见识 9%
5.看电视,电影及小说等 10%
6.勤工俭学 6%
7.上网聊天,打游戏 13%
8.睡觉 5%
9.社交活动,与朋友聊天,逛街 7%
10.打牌及其他活动 8%
从调查报告中看出,大学生选择的多元化,而这也正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他们不再只是围绕着学生最基本的职责-学习,更多的出现了新的活动方式。打球等体育锻炼和课余学习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选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需要一个强健的身体。于是,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积极锻炼。这样,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拥有了健康。从而,他们更有本钱,用今天搏明天!其次,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更新换代,更多的大学生都手持一部手机甚至电脑。于是,他们便能更方便的上网聊天,打游戏和看电视,电影及小说等。他们总是认为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好好释放一下。只不过,有时在其中也可以收获点什么,他们这么对我说。例如:游戏中的战友情谊,电视里的深刻道理...还有,6%的大学生积极参加院校的活动和工作,6%的大学生勤工俭学,他们似乎收获了更多,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我的交际能力和自主能力,这对于未来的就业也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参加社交活动,和朋友聊天,逛街,其中大多数都是女孩子的选择。女孩子对事物有着特殊的审查能力,于是聊起天来或逛起街来都似乎特别带劲。对于课本以外的知识有着强烈求知欲的人也占了一定比例,他们喜欢看自己没有看过的世界,或是时时关心世界各地的新闻,手里总是拿着一份阅读材料。事实上这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不至于成为一只井底之蛙!还有一部分人也许习惯追求简单的生活节奏,于是选择了睡懒觉。确实,睡觉是最简单方便的,也同样是最经济实惠的。除此之外,睡觉还可以养颜,这让某些女孩子特别心动。最后,还有8%的大学生选择打牌或其他活动,没事便三四人凑一桌,可以一边打着牌,一边吃着小零食,好像挺惬意的。
也许正因为世界上的人都不尽相同,便产生了这么多不同的想法,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另外,从调查结果上看,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似乎不再太有意义,也许是经历了就不会有新鲜感,就不会那么激情澎湃,所以就有更多的人追求较低级的趣味来调味。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还要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尽早把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娱乐活动只能为辅。这次做这么一个调查报告,是想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态度和方式,希望可以引发大学生们的思考。
学生调查报告 篇10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随着年代的发展进度,我发现有许多的小朋友每天都向自己的爸妈要零花钱,而且每次都向父母们要很多的钱,我更进一步的对小学生的零用钱做了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
我首先来到了小卖部,发现了许多小学生都在里面,而且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小学生买的是辣条,还有玩具,虽然说这些是小学生的日常习惯,但有一点还是不能疏忽的,那些小卖部的老板每天都把这些玩具、吃的上升价钱,为了使更多小学生来店里买东西,老板还故意往里面放一些诱惑小学生的东西,因此你只要吃一点儿,就会三番五次的去买。
分析
1、有些小卖部的老板每天都提升价钱,而且每次都提升一角、两角,让那些小学生以为很便宜,所以为使自己能让别人看到自己很有钱,就每次都去买。
2、有些小卖部的老板还为了使自己的钱包鼓一点,所以他们就往那里放一点儿让人吃了还想吃的东西,让他们忍不住去买东西。
结论
那些老板的心好像遇到钱就发黑,一点良心都没有,他们真的都是连禽兽都不如。
建议
我觉得那些老板应当好一点儿,不要为使自己的钱包鼓一点儿就做这种下三滥的手法,那些老板应当把自己的心放的宽松一点儿,不要一有机会赚钱就忘了自己是谁,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