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习本、课本等。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回忆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生: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师:好,那我们这一节课就继续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们来做两道题
师生齐答。
师:好,大家现在思考这样一道题,它跟我们刚才解过的两个方程有什么区别?
生:多了一个括号。
师:多了一个括号该怎么办呢?
生:去括号
师:那下面我先不说讲什么内容,大家猜一下我们要复习什么知识点?
生:去括号
师:去括号包括几种情况?
生:两种,括号前为正,括号前为负
师:好,我们来看这四个小题,第一个属于第几种?
生:第一种
师:当做谁和括号分配?
生:+1
师:那所以化简的结果是?
生:1+x-y
师:第二题属于第几种?
生:第二种
详细讲解二三四题
好,下面我们就来解一道例题
请四位同学上黑板把步骤补全。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节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又会是哪些?
生:回答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师:好,我们就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解下面两道题
生上黑板来做
师评价,并让学生讲解
师:下面我们来解两个更复杂一点的方程
3分钟,然后请同学出来展示自己的解法,对了吗?
生:对了
师:请结对的同学举一下手,大多数都做对了,表扬
师:请同学们来思考这样的一个方程应该怎样来解?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说有两种,分别说出想法
师: 我们来思考这道题怎么来解?怎样来列方程?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回答有多种列法
师生共同探讨思考题怎样来解,学生给出解法
四、总结反思
师:.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生: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有括号的方程的解法
师:今天的作业是
1.课本102页习题3.3第1、4题
2.配套资料相关练习
去括号和去分母(2)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习本、课本等。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解方程时有括号一般要先去括号,请问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要点?
生1:不要漏乘和注意符号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做练习(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来展示你的答案
师:嗯,做的不错,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OK,表扬大家,请同学们再来看问题2,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顺流的速度和逆流的速度,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生:等量关系:甲码头到乙码头的路程=乙码头到甲码头的路程,即:
顺航速度x_顺航时间=逆航速度x_逆航时间
顺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逆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师:对了,表扬。请同学们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时间是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同学来展示你的解答
生:迅速用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再来看问题3,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时间是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师:时间到,请问“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x个螺钉要配多少个螺母呢?
生:生产的螺母的数量是螺钉的2倍
师:好,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作,请xx同学出来黑板上做。
一名学生到黑板做例3(做得很好)
师:同学们看他做得好不好,你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下这两道题。时间8分钟
然后教师巡堂
师:时间到,请xx同学吧自己做的投影给大家看看
师:他对没有?
生:对了,
师:你们的呢?对的请举一下手。不错,表扬大家。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我们继续挑战,请继续下面的练习
学生很快做完,
请学生出示答案
师:这节课已接近尾声,我们学了那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生1:水流问题中,顺水和逆水的速度怎么求
生2:我理解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
生4:我还学会了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水流问题和配对问题
师:同学们讲的都非常好。运用题,我们首先审清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据都表示什么,再利用公式找到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去解决。今天的作业是
1、预习问题和例4、例5
2、学习辅导
现在是不是感觉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和去分母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小部分的自觉性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学期,一定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提升成绩为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实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 2.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能进行实数的计算.本章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本章难点:实数 ……此处隐藏22532个字……/p>
第九周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十周
复习及半期考试
第十一周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第十二周
课题学习
镶嵌
第十三周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
第十三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四周
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法
第十五周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六周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
第十七周
9.1不等式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八周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九周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二十周
总复习与期末考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什么是方程的解。
1、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的方法
2、结合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方程,学会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展示问题:
问题1:世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问题2: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有多远?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秀水 15:00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用算术解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算术方法:(124+1)÷25=5(吨)方程方法:可设大象重为x吨,则124=25x-1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解释说明。问题1的算术解法:(50+70)÷2=60(千米/时) 60*5-70=230(千米) 问题1用算术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 示意图有助于分析问题。
二、寻找关系,列出方程
1、对于问题1,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是x千米,则: 路程 时间 速度 王家庄-青山 王家庄-秀水 根据汽车匀速前进,可知各路段汽车速度相等,列方程。
2、比一比:列算式与列方程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简便?
3、想一想:对于问题1,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根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你认为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各路段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学生思考回答:
1、王家庄-青山(X—50)千米,王家庄-秀水(X+70)千米。
2、汽车以每小时(X-50)÷3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青山;以每小时(X+70)÷5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秀水。 让学生体会: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解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三、定义方程,建立模型
1、定义:(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练习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
(1)1+2=3 ( ) (4) ( ) (2) 1+2x=4 ( ) (5) x+y=2 ( ) (3) x+1-3 ( ) (6) x2-1=0 ( )
练习二: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解:经过x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为x,那么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由此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上面的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2、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三: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2) (3) (4) (5)
3、方程的解:再看刚才列出的方程:4x=24,你能观察出当x=?时,4x的值正好等于24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4、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学生举例并完成练习一) 师生合作,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结合练习给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方程的解: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分析过程进行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
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先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判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单独计算,并填表。 学生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四、训练巩固,课堂小结
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数列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2,求上底。
2、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
五、布置作业
A、 必做 82页,第1、2、3、题; B、 拓展阿凡提经过了三个城市,第一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所有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第二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到第三个城市里,又向他征收他经过两次交税后所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剩下了11个金币,问阿凡提原来有多少个金币? C、课堂评价
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
2、 你对列方程这节课的感受是:
3、 这节课我的困惑是: 解:(1) 设跑x周. 列方程400x=3000
4、 (2)设甲种铅笔买了x枝,乙种铅笔买了(20-x)枝.列方程 0.3x+0.6(20-x)=9 (3)设上底为x cm,下底为(x+2)cm.列方程 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课后完成,并写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