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5-09-04 08:50:31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3、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歌曲伴奏谱和动作,并能简单地评价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2)自己为歌曲编创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简单的作出评价。

2、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钟表走动的声音要唱的轻巧、短促;

(2)能协调的做到边打节奏边唱或边表演边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是钟表。今天我们就唱一唱这首谜语歌——这是什么。”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加入伴奏音乐,老师要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在老师演唱的时候,请大家判断一下歌曲的节拍,也可以自己跟随音乐拍一拍。

2、、朗读儿歌

3、问:“嘀嗒嘀嗒是什么声音?”(钟表针走动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要轻巧、短促。

“当当当又是什么声音?”(钟表报时时的声响)

“请你来模仿一下。”注意这个地方有空拍,要读的准确。

4、将两句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老师指导。

5、加入电子琴节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词读一读,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不加歌词,只哼旋律。

8、跟琴试唱,老师指导。注意“嘀嗒”处要唱的整齐轻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乐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学生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

1、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请同学们按课本上的节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选节奏但要按节拍打。打玩后,请小朋友们互相评一评,看看优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

2、分小组表演歌曲,一组唱玩后,请同学们对其他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个评价,然后再给自己的小组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再请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乐。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结课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响声,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为发出的等等,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准备)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听、做,下节课看谁表演的响声最精彩。

教学反思:

以谜语导入,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节课的学习气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2

《咏鹅》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唐诗,诗中的小白鹅形象生动,情境的描述虽然廖廖几笔,但富有情趣,想像的空间很大;歌曲的旋律天真活泼、简单易学。词曲结合在一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这首歌曲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学生很容易学会,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把创作表现作为重点,目的就是想利用儿童思维的特点,启发他们运用多种形式来对歌曲的情境进行感悟和探索。其实做法只是在“学科综合”的理念下,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

如在朗诵创作组中,我引导学生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朗诵,将已有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效果不错。

在歌舞创作组中,我为学生提供鹅的头饰及皱纹纸,学生在表演中利用头饰、皱纹纸自制道具,增加了舞台的气氛,而这种表演方式也让男生兴趣倍增。

而在图画创作组及乐器创作组,则让一帮好静和好动的'学生有了自己的舞台,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

新课程标准主张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我作为一名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活动,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就使学生能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空间里,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习音乐的信心。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3

《放牛歌》是一首短小的创作歌曲,歌曲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生动而有趣的描绘了小牧童吹着笛子,骑着牛儿兴致勃勃的把家回的有趣情景。歌曲短小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作曲家采用了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间奏),使歌曲听起来很丰满,很有趣,而且减小了歌曲的难度。

一节课往往想法都是好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教师都想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巧妙、最新颖、最有趣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既注重了双基的落实,又考虑到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总有些遗憾,象这节课,我感觉我有几点做得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一是在歌词教学时有一幅歌片做得稍大了,学生小拿不住,这样就多多少少的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生在记词方面还不太快,记得不牢,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在引导的方式上欠缺,这是今后值得注意的地方。其次,在课堂调控上尽管我运用了多种“组织教学”的方法,孩子们还是异常活跃,有时“压”不下来,我在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调控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三是在声音上我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使孩子们在兴奋的状态下也做到声音甜美,恰到好处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一节好课需要 ……此处隐藏4847个字……。说她是天下的妈妈;有的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还有的说她太伟大了,用自己的身体为燕子遮风挡雨她自己却浑身湿透了,她一定很冷。我听着孩子们各抒己见,我发现他们真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并知道关心别人心疼人了,从而使学生能够抒情地演唱这首《大树妈妈》。

这节课,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明白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主动的感受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教育了学生用语言、表情等等表达歌曲。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1

今天,我在一(4)班上了一节音乐课,课题是《雁群飞》。这节课我主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通过创编动作,让学生自信地唱、尽情地演,从而感受了音乐带来的美感和快乐。

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体态律动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高低走向摆动手臂,学大雁飞舞的动作,让学生把听到的音乐中的各种要素(包括速度、节奏、力度、乐句、情绪等)及其内心感受,用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我并不要求学生用优美、潇洒的.姿态,而是要求学生的动作自然放松、协调,与音乐各要素相符并充满了信心。

首先,我让学生对乐曲永远处于新鲜状态,课堂上及时的变换方式学习歌曲,然后通过小组比赛创编动作表演,由学生自评。在生生互评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合理地去评价他们的表现,不仅仅是找出别人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找出他人做得好的地方,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我通过不断地鼓励学生,给学生自信,千方百计的赏识我的“潜能生”,这节课顺利地走向了成功。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2

本节课中,我以一个“情”字贯穿整个歌曲,以“优美、抒情、投入、神情、舒展”等感情将整节课串起来,一环接一环,使学生乐此不彼,我采用听唱教学法使学生首先学会歌曲,再用纠正法改正学生在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学生唱会歌曲之后,歌曲接龙的游戏避免孩子在歌曲的反复记忆中出现枯燥、无聊的现象,在学生掌握歌曲之后,我用舞蹈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采用同桌互相合作的精神,初次感受大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之后我用带头饰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表现欲。通过学唱充满感情的这首歌,体会家的温暖,在音乐中去体验亲情的可贵。通过小组比赛创编动作表演,由学生自评,找出别人的不足,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这节课我做了首次尝试,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跟着老师按节奏读歌词,尤其“好像我,哥哥弟弟,相亲相爱不分离”,感染力强,收获颇丰,学生的每一句话语都沁人心脾。通过引导学生创编表演歌词颂读,让学生们感受了音乐带来的美感和快乐。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愉快的学习,再加入乐器的演奏,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最后,我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三组:歌曲伴奏一组,歌唱歌曲一组,歌曲伴舞一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完成最后一次表演。在快乐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出现的不足,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对于新鲜事务感触的较少,出现了短暂的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以后应在课堂管理方面多加训练。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3

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命的丰富多样和提高自我认识有积极作用。本课把小雨作为学生感受自然的桥梁,“沙沙”很形象地描绘了小雨落地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小雨,展开想象,画一画雨中的小草和小花活着小动物。本课反思如下:

1。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通过听觉和视觉启发学生回忆下小雨时回忆,说一说下雨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心理活动?通过这段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接着通过游戏的方式,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小雨,这时候同学们想到用线条、点、小雨滴形状都可以表现小雨。那么请两位同学继续画雨,大一点的雨和小一点的雨怎样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呢?同学们发现线条越长越粗表示雨下的越大,相反,线条越短越细表示雨下的越小。

3。我发现同学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意识到线条密集的不同效果,于是我继续‘出难题’——在原有基础上,再让雨下大一点,只能用线条添画,你怎样画呢?这时候同学们尝试着再多添画了很多线条,我引导学生跟刚才的作品进行比较,同学们很快发现,线条的疏密跟雨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这样临时性的.处理是我比较满意的,课堂预设发生变化时,我们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力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解决了第一个重点问题,接下来我创设了“小剧场”的教学情境,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画的雨,表演小草小花或者小动物的的表现。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仰起头,张开嘴巴,大口大口的‘喝水’。那么如何用画面表示出来呢?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花朵的形状,请学生加上五官,要求要表现出仰头的动作。课堂中有位同学提出植物是靠根吸收水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科学探究问题,我感慨学生的知识非常深厚,值得提出表扬。并告诉学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可以夸张、拟人,把他们变得更生动。同学们将嘴巴画在上面,眼睛画在下面,这样就表现出来仰头的动态。

总体来讲,这节课中对重难点的处理上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能在有趣的活动中解决重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当然,本课也有一些遗憾,在课前收集图片和音频时还不够充分。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4

一年级的孩子好玩好动,节奏感强、情绪活泼的歌曲是他们的最爱,而《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长长的40分钟怎么让学生静下来感受歌曲的意境并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表现这首歌曲呢?“静静的夜”是本单元的主题,所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引导学生在理解歌曲意境的基础上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对妈妈的爱的感受真切但不具体、形象,所以在教学中我试着将形体动作带入歌曲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演唱中模仿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样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歌曲所表现的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从而做到温柔地、充满爱地演唱歌曲。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作中感受音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里的动,不是乱动、不是活泼地动,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哄小宝宝睡觉时的动作,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模仿妈妈在哄自己睡觉,创设一个宁静、安详的意境。有些调皮的男生像往常一样兴奋地表演了起来,使劲地摇动手臂,打破了歌曲宁静的意境,为了保持学生欣赏的完整性,我并没有马上批评他们,而是轻声地说:“你的宝宝一定睡不着,瞧他多伤心!快点想办法,怎么为了让小宝宝快点睡着?”听了我的话,他们的动作马上轻柔了许多。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每个学生的动作都是那么轻柔。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表现,我继续启发学生:“妈妈哄小宝宝睡觉时,还会做什么动作?她的表情会怎样?什么样的眼神?”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表演更逼真了,有的学生轻轻地摇晃、轻轻地拍;有的学生面带微笑,用温柔的目光看者怀里的孩子,还有的学生把身旁的同学揽在怀中像妈妈一样哄孩子睡觉……此时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那份无私的爱。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每个学生的歌声都是那么轻柔,教学的难点得以解决。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