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神贯注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神贯注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神贯注说课稿1一、说教材
《全神贯注》是上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课文都是讲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全神贯注》讲的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芡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突然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起了作品,差点把茨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并让茨威格有所感触与体会。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8个。积累词语10个,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全神贯注、端详、痴痴。
2、学习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3、懂得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全神贯注。
根据这样的目标设计,我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关键语段,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神态、语言、动作以及想象将人物的性格描写出来的。”而难点则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二、说教法与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为中心(重点)突破法,里面夹杂师生对话、朗读训练、想象体验等方法。
学法上,我以“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法、朗读训练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依次展开。
环节1直接揭题,质疑。
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有关法国大雕塑家罗丹的一个故事。课题是——《全神贯注》,板书:全神贯注
质疑:让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从题中来找到学习的趣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邀请、挚友、仪态端庄、叽里咕噜、痴痴、上锁、全神贯注、仪态端庄、莫名其妙。
2、默读课文,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的大意,用上生字词来概括。
(生字词是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而用简短的话来概括文意,则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环节3抓重点段,研读欣赏。
第一处: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板书:端详、皱着眉头神态语言)(罗丹说的话需朗读指导)
第二处: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板书:上前、后退——动作;好像、似乎——想象)
第三处: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抓三处重点,通过动作、语言、动作以及想象描写,让学生自己在学中体会作者运动这些的好处。)
环节4联系生活,体会道理。
出示最后一句:“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学生练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环节5作业设计。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学习运用想象,并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一段话的习作。
四、说板书设计:
一会儿一会儿
罗丹好像似乎语言
32、全神贯注一刻钟越越神态
如痴如醉半小时动作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全神贯注说课稿2我们这次教研的主题是:挖掘语言因素,设计读写训练。
1:挖掘语言因素
任何语文老师都应该有一个意识,那就是语文课重点在于学形式,而不是学内容。学习《全神贯注》不是为了知道罗丹因为全神贯注地修改雕塑而忘记自己的朋友茨威格这样一个故事,而是通过这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学习一些表达形式和表达艺术。如果仅仅是为了知道这个故事,我想,学生自己平时很随便的阅读就能完成,不需要坐到教室里由老师领着读啊读,再把故事串一遍,然后黑板上再出现一个完美的板书。我们的语文课堂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而且是用书面性质的正规的语言进行表达。所以当我坐下来细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寻找的是课文中有质量的'值得小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的表达方式。
很自然的,我就找到了“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出异样的光,又似乎跟谁在激烈地争吵。”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罗丹当时全神贯注,有些什么动作呢?旁若无人地上前、后退,又自言自语。表达中最漂亮的就是用“好像”、“似乎”引发了两个联想,把罗丹自言自语这样一个动作写得具体形象了,这就是我们学生可以学习的表达艺术。当然,句中还有“一会儿…一会儿…”这样一个连接词用得也很好,不仅把罗丹上前后退的两个动作连接起来表达,还表达了这两个动作反复多次的意思,这就是连接词用得恰当的妙处。
2:设计读写训练
找到了语言因素,接下来就是设计读写训练。
首先:用什么内容来承载这种表达方式呢?说实话,在寻找这样一个课文的空白点的时候我是仔细看了课文好几遍的。总算找到了文中描写罗丹完成雕塑之后表现的语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这里已经写到了罗丹的动作,我们完全可以用刚才学到的方式把罗丹这些动作写具体。很巧,当我后来再找到茨威格的原作,《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后,很高兴地发现在原文中其实是有这样的写法的。“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当然,读来非常拗口,这是译者的水平和习惯的问题。我猜想编辑把这段话改掉的原因可能是“情人”的联想不太适合小学生吧。
但是,要写好这段话对于三年级下的学生是有难度的。那么,如何降低难度,设置坡度,把精力集中在训练点上而不是被其他因素干扰,是我 ……此处隐藏8120个字……可放在课外进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享受阅读的快乐。
五、说板书
26、全神贯注啊,不,全 叽哩咕嚕 语言神 一会儿 一会儿贯 踩 挥动… …动作注 如痴如醉闪着异样的光神态像喝醉了酒……
设计意图:此板书清晰展现了文章的主线和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便于学生一目了然,理解感悟。
全神贯注说课稿7一、说教材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这四篇课文都是讲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全神贯注》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作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通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的要求和文本本身的特点,预设本课学习目标如下:
1、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挚友、全神贯注、痴痴地、莫名其妙”等词的意思。
2、能抓住第一、二和结尾段的重点语句,感悟罗丹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3、学习罗丹工作时的认真劲,知道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朗读想象,入情入境,体验罗丹工作时的忘我和投入。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知道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全神贯注认真投入的道理。
二、说学情
四年级是学生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也是课标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不少写人的课文,但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技能还不够熟练。而本篇课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好课文。三、说教学过程
略读课文不要求对文本进行“细嚼慢咽”,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与主题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交流感受显得更为重要。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
出示罗丹雕塑作品图片,谁能评价一下这些雕塑作品呢?看到这些造型生动、富有力量的雕塑作品,我们每个人都会忍不住啧啧称赞。那么,创作这些伟大作品的人是谁呢?你们想更多的了解他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26、全神贯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导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成功的导课可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本节课一开始,我出示了一些罗丹雕塑作品图片,这些造型生动的艺术作品必能让学生的心灵为之一震。赞叹之余,他们自然而然会在心中画上许多问号:创作这些伟大作品的人是谁呢?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怎样的故事呢?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去探究、去思考,于是“要我学”的要求变成了“我要学”的愿望,这就为后面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二板块:研究学习,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这一板块学生是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三大环节来学习的。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前提示语,明确学习要求。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本课的生字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自学了生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这就为后面品读课文、感悟文意扫除了障碍,做好了铺垫。
2、品味语言,感受人物精神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体会作者通过描写罗丹的什么来写出他的“全神贯注”的?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简单写一写感受。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画画句子,写写感受,这一过程也正是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逐渐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
3、联系实际,畅谈学习感受
(1)你喜欢文中的罗丹吗?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2)罗丹的挚友斯蒂芬·茨威格经历了这件事之后又有什么感触呢?找到文中相关内容,读一读。
(3)读了斯蒂芬·茨威格的话,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这一环节让学生简要地说说“喜欢文中的罗丹吗?”“读了斯蒂芬·茨威格的话,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说?”既是全文阅读的`总结,又是学生情感的提升,更是对难点的突破。
在整个自主学习环节,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特别要关注后进生。
(二)合作探究
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讨论自主学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参与小组的讨论,并及时加以指导。通过小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增强自信心,为全班展示打好基础。
(三)展示提升
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求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随机进行引导和点拨,落实教学重点。预设重点句子如下:
1、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把句子找出来并不难,难的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声绘色地读。师生分别读分号前后的两个分句,再教师与学生合作朗读,也可以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读,使学生真情流露,读出自己的理解,体现独特的个性,在轻重快慢、抑扬顿挫中味道自然就出来了。
2、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教师引读: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学生接读。重点抓住“痴痴地”一词,纠正学生肤浅的认识,“痴痴地”并非是“呆呆地”、“傻傻地”,并与句中的“醉”字整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罗丹如醉如痴地、全身心陶醉在他艺术创作中的那种状态。
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关键句的朗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场面,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之下,无论是学生的语言还是思想都会在熏陶中感染、拔节。
第三板块:达标测评
当场来创造一个情景,表演一个全神贯注学习的人,其他同学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和适当的比喻联想把全神贯注学习的这位同学的样子描写出来。
这一环节很巧妙地做到了读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本课作者展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大教学观。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力图让语文教学“味正情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