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时间:2025-07-26 10:58:33
有关教学计划锦集9篇

有关教学计划锦集9篇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计划 篇1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3、4、5班的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和本学期的教学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这一新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本学期要重视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所以课堂纪律较好。但新生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七年级1、4、5三个班级的班额较大,尤其是1班共有七十多人,对于班额大的班级要注意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为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而且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教材内容是从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写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一共22课。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任务的评价。

三、教学目标与主要措施

1、工作勤奋,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2、对学生初步进行唯物主义教育,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和人类和平事业、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4、用严格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鼓励学生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积极听课,课后评议,互相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

人教版初一历史教材第一册总共22课,其中新科讲授占二十二课时,单元复习占四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区域,教材内容划分为知识篇和实践篇。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规定的体育测试项目:初中部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还有两个测试项目没有公布。针对以上测试项目,制订上课内容,由针对性进行训练、练习。通过各种练习方法和辅助练习来提高运动成绩。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懂得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最终为中考取得好的成绩而努力拼搏。

二、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3、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4、为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努力拼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让学生自主练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动成绩。

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锻炼的意识,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体育中考,为中考而努力拼搏。

四、教学措施: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的特点以及中考任务,应采用灵活多便的教学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创造合作学习的气氛,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练习。通过实践、尝试探索来学会学习方法。此外应加强教学民主和学生一起研究改进学习方法,来增强学生的体能,并根据体育的中考加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最终能让学生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

五、教学设想: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所以在本学期应以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和中考测试内容为主,多给学生运动空间,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在课堂应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堂气氛,使学生有目标的去学习、去锻炼。

教学计划 篇3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决定培养一支专业的童声合唱队。为了使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现将本学期合唱队活动情况作以下安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合唱兴趣小组的成员以三年级每个班级的声乐特长生和音色美、音准好的同学为主,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发声方面的知识,并且声音上由于年龄差距不大,融合性较好,所以声音方面比较好训练,但是由于是小学生,音乐修养还比较差声音的艺术性训练起来比较有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制定与学生的审美能力相符的歌曲。

二、活动目标及训练方法

(1)训练目的: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师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2)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然后再逐步过度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1、声音的训练

(1)、呼吸。(2)、声音位置(3)、直声训练

2、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

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3、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2)、头音训练

4、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1)、连唱(2)、跳唱(3) ……此处隐藏3470个字……p>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⑴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⑵ 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⑶ 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教学计划 篇8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四个班。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如本地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8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植物和我们:(1---7)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植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2、动物和我们:(2—14)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动物,初步掌握其生活习惯及其生命特征。

3、我们的生活材料:(15--21)课,以“学生对生活材料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22---2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5.-28)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重点:《动物和我们》、《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计划 篇9

语言课本内容,包括有故事,散文,儿歌,谜语,绕口令等在听故事,念儿歌,背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初步懂得一些做人道理。

语言注重听,说,视,做四环节结合,本学期语言教学计划: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课堂中老师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吸引孩子,充满兴趣认真听讲,并能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讨论谈话。喜欢与同伴交谈。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老师利用教材内容,展开一系列的语言教学活动。为幼儿停供一个语言表达环境。老师引导幼儿大胆清楚地发言。

课外,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孩子的能力组织一些可以发挥孩子语言表达的活动,给孩子们表现的机会。如:讲故事,说笑话,绕口令等。

3.模仿,表演;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有停顿有节奏地朗诵诗歌,散文。通过了解故事人物的语言后,能大胆地模仿语言语气,加上表演动作。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提倡幼儿早期阅读。

1.喜欢看书,爱看,爱交流,爱表达。

2.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

3.对文字感兴趣,能认读最简单的文字。

《有关教学计划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